首页 > 警务报道

净化文化环境 呵护精神家园

2019-11-07 15:16:13 来源:中国警察网 责任编辑:时晨

  今年以来,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推动各地深入开展“扫黄打非”进基层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强化“扫黄打非”进基层与综治、精神文明创建、新农村建设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等工作有机融合,受到基层群众欢迎。截至目前,各地已建成“扫黄打非”基层站点54.8万个。
  通过扎根基层,“扫黄打非”工作在广大乡村地区发挥出维护主流价值、倡导健康文化生活、深入移风易俗等方面的良好作用。
  深入宣传 入脑入心
  从江西省上饶市出发,走了一小时的曲折山路,记者来到玉山县四股桥乡山塘村。这里远离市区,风景秀丽。然而,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一些陋习劣习开始滋长,部分在外务工人员将黄色书刊、光盘等带回传播,极大损害了山塘村的社会风气。
  2017年,山塘村“扫黄打非”基层工作站成立后,这一现象得到了极大改变。进入村子,文化广场上的大屏幕正在滚动播放“扫黄打非”知识,村中随处可见“扫黄打非”宣传栏,村民户户悬挂“家风家训”牌……不仅如此,山塘村还利用当地庙会时机开展重点宣传,在旅游旺季发放宣传手册,将“扫黄打非”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并积极开展文化活动,真正让“扫黄打非”观念入脑入心。
  在山塘村文化礼堂,玉山县文艺小分队正在用快板向村民们普及“扫黄打非”知识。据小分队队员介绍,小分队在玉山县各地一年不定期演出200余场次。
  与山塘村类似,抚州市金溪县对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将相关内容编入节目,在百姓大舞台定期演出,以三句半、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演,既丰富了百姓精神生活,又使得“扫黄打非”理念深入人心。
  对桥镇居民周凡有空就会来看演出。他认为,这样的形式对群众有很好的教育效果,镇上非法出版物现在已经销声匿迹。
  多措并举 综合治理
  按照网格化管理的要求,江西省“扫黄打非”办将乡镇、街道、社区、村组、企业、景区纳入全省社会综合治理管理平台之中,形成“扫黄打非”网格化管理运行机制,并明确网格员、监督员等职责。
  在强化网格化管理的同时,江西省坚持“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站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创建紧密结合,并充分利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开展工作,使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成为“扫黄打非”工作的重要支点。
  江西全省各市县乡镇普遍建立了基层“扫黄打非”联席协作机制,将派出所、工商所、乡镇综合执法力量作为“扫黄打非”主力军,定期召开协作会议,重大行动统一部署,监管检查统一行动。
  在建立“扫黄打非”骨干队伍同时,江西“扫黄打非”部门充分发动群众,激发群众参与热情,不断壮大基层“扫黄打非”工作队伍。对桥镇“广场舞宣传队”目前已有30支队伍1000余人。
  此外,江西“扫黄打非”部门将辖区文化市场、打字复印店、网吧等纳入“扫黄打非”基层工作站的日常监管范围,与上述单位签订责任书,设立安全员。
  春风化雨 润苗培根
  10月31日,“护苗·网络安全进课堂”2019乡村行活动在对桥镇中心小学举办,江西省“扫黄打非”办邀请腾讯公司高级讲师为学生讲授网络安全知识。
  对桥镇中心小学很多学生家长外出务工,网络是他们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方式。在校园宣传栏里,手抄报、主题征文获奖作文等记录着孩子们对网络安全最初的感知。
  为了让学生们有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镇“扫黄打非”工作站积极联合派出所、工商所等对学校周边开展联合检查,进校园法制宣传等。作为联合行动的重要力量,金溪县公安局常务副局长邓国平表示,将不断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力度,全力呵护学生健康成长。
  近年来,江西省紧紧围绕“护助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拒绝有害出版物及信息”主题,把“护苗·绿书签”活动作为“扫黄打非”进基层的重要内容,注重在制度机制、内容布局、活动形式、宣传推广上求创新、求突破。
  11月1日,在江西省2019“护苗·绿书签”第1000场公益宣传活动上,被授予“江西护苗行动大使”称号的儿童文学作家沈石溪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生动有趣的公益讲座。
  目前,已有70余位学者走进江西“护苗”课堂举办公益讲座,有200余万名中小学生接受教育。
  “阅读是‘定根水’,帮助少年儿童在文化的土壤里扎好根、汲取养分。希望全社会一起努力,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沈石溪说。
  随着工作全面铺开,基层“扫黄打非”日常监管力量不断壮大,群众参与支持“扫黄打非”的热情明显攀升。在开展了“扫黄打非”工作的乡村地区,“黄”“非”等文化垃圾失去生存土壤,文化环境更加风清气正。
  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从“扫黄打非”声音进基层、职责进基层、成效进基层三个方面发力,使工作力量向基层延伸,夯实基层工作基础。
 
 

本文来源:中国警察网责任编辑:时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警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头条图文

热点推荐

精选图文

阅读排行榜

品牌栏目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24小时编辑值班电话:13888888888
备案号:京ICP备1601399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