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警史档案

两万五千余天,他们执着坚守始终如一

2019-09-02 10:18:07 来源:中国警察网 责任编辑:王丽雪 郑银锋

  甘肃省镇原县看守所,有着和新中国同龄的历史。
  5月23日,记者来到镇原县看守所。3990平方米的院子,只有几棵低矮小树和灌木。放眼望去,灰色的高墙铁网、蓝白相间的小楼和紧锁的铁门,仿佛在告诉人们这是一个没有自由的地方。
  走进监区,心理咨询室里挂着绿色的宣传画和粉色的窗帘;监室外的墙上张贴着“失足未必千古恨,洗心革面重做人”“任何改正都是进步”等书法作品;图书阅览室里存放着2000余本图书;监室里在押人员安静有序地学习、生活……这一切,让人真实触摸到高墙铁网中的温度。
  从1949年建所至今,两万五千余个白昼黑夜,一代代镇原监管民警忠诚使命、履职尽责,用责任与担当、悉心与关爱、传承与创新,温暖着在押人员的心灵,交出了70年安全无事故的优秀答卷。
  如今,“践行新使命、忠诚保大庆”实践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开展,镇原县看守所全体民警,正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安保维稳工作中,以确保看守所安全无事故的佳绩,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责任·担当“事故发生只需要一秒,我们就是要守好这每一秒钟”
  8时25分,镇原县看守所监控室。巨大的屏幕上,每个监室的情况一览无余,在押人员整齐地坐成一排,“豆腐块”形状的被子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床头。2名值班人员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一切看起来安然有序。
  “别的岗位值班的时候可以打个盹,但这里24小时有人值班,每组6小时,值班人员眼睛一秒钟都不能离开监视屏幕。”镇原县看守所所长范永仁说,“事故发生只需要一秒,我们就是要守好这每一秒钟。”
  为了守好这每一秒,从收押,到监控,到管教,每一名民警和工作人员,就像一颗颗螺丝钉,紧紧地钉在岗位上,牢牢地坚守着自己的“责任田”:
  ——“我们把守着第一道关,要在第一时间观察新进在押人员的情况、排查安全隐患,如果发现情绪异常等情况,及时通报管教民警。”负责收押工作的副所长范等权说。
  ——“最难熬的就是夜里0点到6点这班岗,实在熬不住了,我们只好站起来,在监控屏前走一走。但就算这样,眼睛也要牢牢盯住屏幕。”监控室文职人员王雪婷说。
  ——“只要接到突发情况报告,我们2分钟内就可以到达监室处置。”管教民警郭铸龙说。
  突发状况随时都可能发生。去年6月,在押人员白某心脏病突发,心脏已经停跳,驻所医务室没有抢救条件,只能尽快送往医院。白某体重超过90公斤,再加上担架的重量足足有100公斤。许多民警扛起担架就往救护车上冲,一路上,驻所护士不停地做着心肺复苏,民警拉着白某的手呼唤着他的名字,直到白某恢复了呼吸和心跳,所有人才长舒一口气。但因用力过猛,副所长路八军腰椎间盘突出复发,在医院住了一个月才渐渐好转。事后,白某感激地说:“如果是在家里犯病,我肯定就没命了。感谢监管民警救了我。”
  “镇原县看守所一直是我们的一面旗帜。”镇原县副县长、公安局局长王三泰如此评价看守所的工作,“一代代民警作风优良、忠诚履职,用监管场所70年无事故的突出成绩,为全县公安工作顺利开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悉心·关爱“这里的管教民警,对我就像亲人一样”
  8时30分,是镇原县看守所每天早晨查房的时间。范永仁带着管教民警,连同驻所的医生、护士一起,走进监室查看在押人员情况。监室的墙上,在押人员权利义务、看守所一日生活制度、每周食谱等内容,醒目地占据了监室最大的一面墙。随意抽问几人,除了刚入所几天的在押人员外,大家对自己的权利义务都十分清楚。
  “脸上怎么了?”看到一名在押人员的右脸颊上有两道不太明显的红印子,范永仁关心地问。
  “没啥,指甲挠的。”这名在押人员回答。
  “没有人打你吧?”范永仁问。
  “真没有。”对方说。
  直到确认一切正常,范永仁才放下心来。
  “这里的管教民警,对我就像亲人一样。”采访中,记者多次听到在押人员这样说。从生活上关心,在心理上疏导,镇原县看守所的管教民警用悉心的关爱,温暖了在押人员的心,也真正让他们转变了思想。
  “刚来的时候,我都没有了活下去的念头。家里没有人管我,连换洗衣服都没有。”身负命案的在押人员祁某说,“是管教民警帮我找来衣服,告诉我这里不会有人欺负我,让我好好表现争取宽大处理。他们常送饺子、肉菜给我,同室的其他在押人员对我也很照顾。我在这里一年了,感觉这里的民警真和亲人一样。”
  驻所医生秦占虎说:“这里的民警很敬业,也很有爱心。有的在押人员突发疾病送医,是民警在医院照顾他的衣食住行,甚至擦身、接尿。有的在押人员夜里装病,检查、送医院,一折腾就是一夜。碰到这种情况,民警也都耐心劝导,从正面教育。”
  民警的关爱,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在押人员的心灵。数据显示,近年来,从镇原县看守所走出去的在押人员,重新犯罪率不足2%。许多人回到社会后,做起了小生意,开起了加工厂,不仅能够自食其力,还带动接收一批刑满释放人员重新走上正途。
  创新·传承“决不能让安全无事故的招牌砸在我手里”
  走进镇原县看守所的荣誉室,除了醒目的“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等牌匾外,一张老照片吸引了记者的注意。那是一个简陋的小院,搭建了几排简陋的平房。不远处的山梁上,隐约可见一排破旧的窑洞。那一排窑洞,就是最早的镇原县看守所。之后,看守所搬进了那几排平房。
  2009年,配备智能监控设施的镇原县看守所落成,看守所智能化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2015年,看守所又积极争取160万元资金,升级改造了智能监控系统。高清摄像头无死角覆盖监室的每个角落,同时新增了限高报警、喧哗报警、夜晚起身报警等功能,成为民警工作的好帮手。
  从窑洞看守所,到平房看守所,再到如今配备现代化设备和系统的看守所,时代在变化,科技在发展,但以所为家、无私奉献的精神始终在一代代镇原县看守所民警身上传承。
  “原先的平房看守所里只有7名民警,也没有什么监控设备。那时,我只是个参加工作不到5年的小伙子。为了了解监室里发生了什么情况,下着雪的冬天,老教导员带着我,搭着梯子趴在监室屋顶上,竖起耳朵听着里面的动静,一听就是两个小时。老所长秦得玺爱所如家,几乎每天都住在看守所里。”范永仁回忆说。
  采访中,几乎每一名民警都对记者说过这样一句话——“决不能让安全无事故的招牌砸在我手里”。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全所民警牢记职责使命,在高墙铁网中坚守岗位、守护平安。
  “监管工作不像办案,有破案之后的成就感。我们每日面对的只有在押人员,做着日复一日的管理、谈话等工作。要做好监管工作,必须要拥有强烈的责任感,要耐得住寂寞。”镇原县看守所教导员常雪白的话,道出了监管民警的艰辛。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民警们始终从心底凝聚着一股力量。
  据了解,镇原县看守所先后20次被公安部评为全国一级看守所,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二等功4次,56次受到省级以上党政部门表彰奖励,被公安部评为“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有10余名民警受到部省级奖励。
 
 

本文来源:中国警察网责任编辑:王丽雪 郑银锋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警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头条图文

热点推荐

精选图文

阅读排行榜

品牌栏目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24小时编辑值班电话:13888888888
备案号:京ICP备1601399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