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完善制度体系推进高质量法治公安建设
2020-08-11 14:24:55
来源:中国警察网
责任编辑: 石杨

江苏省常州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杜荣良
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深化公安执法改革,紧扣执法规范这一中心环节,全面加强公安执法服务管理和队伍建设规范化水平,全面完善制度体系,提升执行力,不断提升公安执法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近日,常州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杜荣良接受人民公安报.中国警察网记者专访,解码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的创建历程。
问:请您概况总结一下,在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道路上,常州形成了哪些行之有效的经验,有什么特别之处?
答:近年来,我局以争创全国执法示范为目标,紧紧围绕中央和部省深化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决策部署,树立整体公安法治观,坚持法治引领、问题导向、改革驱动、能力提升,全力打造常州法治公安建设高地。2014年以来,常州市公安局连续6年公安执法质量考评位列全省第一,全省公安练兵考核竞赛总成绩连续3年全省前三,连续9年全市作风评议第一,连续四届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是全省唯一获评全国执法示范的地级市公安局。
全国执法示范来之不易,得益于市局党委的重视和推动,得益于制度机制的执行和完善,得益于监督管理的严格和高效,得益于素质能力的教育和提升。2010年以来,市局坚持每月召开执法联席会议制度,执法管理委员会连续11年实体化运行。警种部门根据执法管理委员会任务交办开展条线监督、指导,形成监督合力。本着“高看一眼,厚待三分”,率先在全省推行专职法制员制度,规范执法的要求在基层有效落实。制定案管工作标准,提升案管中心(室)履职能力。以受立案改革和“两统一”机制落实为契机,狠抓源头规范和案件质量。每年制定学法计划,连续11年组织全市法制员培训班和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培训班,借助干部任职资格考试制度推动学法考法的主动性。建立执法责任、执法问题清单,通过执法责任倒逼执法规范。这些都是我们获得全国执法示范的基础和保障。

执法规范化建设联席会议
问:作为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常州品牌”,请您介绍一下执法管理委员会具体是如何运转助推规范执法的? 答:俗话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常州市局成立市、县两级执法管理委员会,连续11年坚持“周研判、月通报”的运行模式,每月召开执法规范化建设联席会议,由主要业务警种和执法监督部门通报执法问题,持续推进整改跟踪问效。警种部门根据执法管理委员会任务交办开展条线监督、指导,联合法制部门针对执法重点开展专项联合执法检查,助推执法监督管理由法制部门单打独斗转变为警种条线齐抓共管。同时,执法管理委员会开展常态“体检式”执法检查,通过不打招呼、提前研判、现场检查的方式,全面评估派出所案管质态,对案管履职不到位的第一次黄牌警告,第二次红牌警告并予以摘牌,强有力地倒逼案管中心(室)强化日常管理,养成日结日清的好习惯。

执法办案管理中心
问:公安执法点多面广,在规范全流程执法这一老生常谈的问题上你们有何新的举措? 答:在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过程中,都会面临突出执法问题屡纠屡犯的问题,常州市局紧盯源头、过程和重点,给出标准、强化监督、落实责任,全方位、立体化提升执法效果。
一是规范源头执法。紧紧围绕受立案改革,在全局建成8个受案中心、99个受案室,研发接报案系统,做到有案必受、受案必录、立案必查。设置民意监测中心加强对有案不受、有案不立监测,涉伤类警情受立案占比同比上升17.7%,涉伤信访投诉占比同比下降7.2%,受立案改革工作被人民日报、新华日报、法制日报等国家主流媒体专题报道。

刑事案件统一出口审核章
二是规范案件办理。全面落实“两统一”机制,在全省率先建立刑事案件统一对口衔接工作机制,统一制作刑事案件审核章,严把案件“出口关”。创新使用《刑事执法办案质量跟踪手册》,实行一案一档,规范刑事强制措施审核,强化法制(案审)对执法办案过程跟踪。建成市县两级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推进市级跨部门涉案财物管理中心建设,持续开展刑拘未捕未诉、取保候审专项治理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实现案件办理全流程、闭环式、可回溯管控。
三是做精执法指引。针对常见执法问题,在全市执法工作量较大的45个派出所设立案管室,组织编写《案管工作标准化手册》,实现案管工作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提供“教科书式”样板,有效帮助法制员对标找差。制定《执法活动全程视音频记录工作规定》,全面推行接处警等现场执法同步录音录像和音频视频资料集中保管,在执法过程全程留痕的同时保护民警自身。

4G执法记录仪
四是强化智慧监督。积极推进“智慧法制”建设,紧扣数据赋能,开发应用电子证据系统,升级改造执法管理平台,研发“轻伤鉴定受立案比对”“涉酒警情闭环式监督”以及多发娼赌警情分析、违规采取强制措施预警等功能模块,强化大数据智能监督。为一线执勤民警全部配发4G执法记录仪,实现接处警视频无线传输、自动关联、平台管理,打造阳光执法“直播平台”。五是落实执法责任。全面推行全员考核和执法办案积分制,对全局1854名主办民警的办案数量、办案质量、办案效率等全面评估,对履职不到位的取消主办民警资格。全面压实办案民警“一案双责”,建立执法责任、执法问题清单制度,推动执法办案过错责任制落地生效,近两年下发问题清单8批51个,行政问责建议书134份,群众执法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投诉率显著下降。

智能案管柜
问:“主办民警”这一提法十分新颖,可以具体谈谈吗? 答:主办民警工作制度是我局为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加强执法主体建设应运而生的,旨在通过对主办民警的管理、考核、奖惩全面保障执法办案质量,提升我局执法水平。主办民警实行资格认证制,要求全市执法勤务机构和派出所具体从事执法办案工作的民警,必须通过资格认证取得主办民警资格,未通过认证的,不得主办案件。在受理案件时,办案单位负责人至少要指定1名主办民警作为案件主办人,承担调查取证、程序规范、法律适用、执法安全、投送执行、复议诉讼等工作职责,并对所办案件执法过错承担主要责任。主办民警的资格认证有效期为三年,到期需要经过主办数量、案件质量、问责情况等条件的审查重新予以确认,不符合条件的取消主办资格。这样一个严格的滚动制度,很好地调动了办案民警多办案、办好案的积极性,也激发了非主办民警提升执法能力,争做业务骨干的上进心。现在,我局实行主办民警制度已经有10个年头了,确认主办民警1854名,先后四轮评选最佳执法民警,55人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民警进行训练
问:公安职责重大,大到专案要案、安保处突,小到邻里纠纷、求助救助,都贯穿工作始终。请问常州市局是如何在繁忙的工作节奏中保障民警的学习培训? 答:学习的根本任务和主要作用是促进和提高人的思想境界。人的思想境界决定站位的高度和角度,决定工作的起点和层次,决定奋斗的长度和远度。社会矛盾焦点在变化,新型违法犯罪手段日新月异,法律也在不断更新完善,只有不断学习充实自我,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执法要求。我们主要是抓好“三个主体”。
一是抓好“关键少数”。落实法治第一责任人责任,制定《全市公安机关能力提升三年训练规划》,市局每月举办一次“知识更新工程”讲座,各级党委中心组每月、每季度不少于1次集中学习及集体研讨,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任前考法、年度述法、出庭应诉、主办案件等制度,各级公安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连续8年保持100%。定期举办市县公安局长法治研修班和基层所队长法治实训班,领导骨干法治思维和实战指挥能力不断提升。

司法考试培训班
二是抓牢“重点支撑”。率先在全省建立专职法制员制度,连续11年组织全市法制员培训班和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培训班,对法制员“高看一眼,厚待三分”,146人走向领导岗位,32人获评全国、全省执法标兵。不断深化法制民警岗位技能和业务培训,全局通过高级执法资格等级考试678人,227人通过国家司法考试,52人法律硕士毕业或在读,建立787人法律人才库,组建25人的公职律师队伍。三是抓实“普遍多数”。每年根据学法重点制定民警学法计划,印发《全市公安机关现场执法实战技能高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依托常州市人民警察培训学校开展常态化、实战化全警大练兵。针对江苏省公安厅47项现场执法标准,组织执法能力提升“周周练”活动,其中“模拟警情实训”模式受到江苏省副省长、公安厅厅长刘旸充分肯定。创办“警营夜校”,定期举办主办民警能力提升培训班,开展法律知识练兵竞赛,全面提升一线执法执勤民警实战化、规范化水平。
本文来源:中国警察网 责任编辑: 石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警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阅读
- 2023-05-15香港警方检获约1.9亿港元毒品 拘捕7人
- 2023-05-12铁路公安机关讲常识查隐患防风险保安全
- 2023-05-12【暖心警事】遛弯忘记家在哪里了?
- 2023-05-11成铁公安处正式通报“高铁掌掴纠纷事件”:双方均存在违法行为
- 2023-05-10刑拘23人!北京房山警方打掉两个“低价游”诈骗团伙
头条图文
热点推荐
精选图文
阅读排行榜
品牌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