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警民故事

山坳里的龙凼村变了模样

2020-09-18 09:34:29 来源:中国警察网 责任编辑:刘海平 舒俊 龙超
 
制图:张岩
  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这里的水路,九连环。
  近日,记者从湖南永州城区出发,往东南方向行进,驱车穿过蜿蜒山路,来到永州市公安局帮扶的贫困村——龙凼村。
  要不是村民介绍,谁也不会想到,眼前三个皮肤黝黑的“村民”就是永州市公安局民警、驻龙凼村扶贫工作队队员。他们分别是队长李晓光,队员唐晓华、艾上坤。
  龙凼村位于永州市祁阳县肖家镇,在阳明山最高峰串风坳下,海拔1431米,山石多耕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仅0.37亩。全村有162户583人,是瑶族群众聚居地。其中,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有62户、贫困人口158人,是省级深度贫困村。2018年3月,永州市公安局派出扶贫工作队进驻这里。
  “过去,到镇上赶集需要步行3个小时,翻山越岭33公里,更别说去75公里外的县城有多难了。以前,村里很多老人没有去过县城。”李晓光告诉记者,“现在1个半小时就能到县城。”
  如今的龙凼村,已是远近闻名的旅游村,一月一个样,几年大变样。记者在村里看到,一条崭新的水泥路盘山而上,一座座新房拔地而起,站在家门口的村民们一个个喜笑颜开。
  ——— 开心 ——— 
  “家乡有了大变化” 
  “我2011年高中毕业时,找不到赚钱的路,只好外出打工。”村民赵远明告诉记者,“自从前两年扶贫工作队入驻后,家乡有了大变化,村里通了水泥路,经济发展有了新项目。去年,我就带着老婆孩子回到了家乡。”
  回来后的赵远明在附近的水电站上班,还在村里旅游公司兼职导游,收入并不比在外打工少。“我们这里正在发展红色旅游,今年我准备在家门口建一个烧烤场,已经得到了扶贫工作队的支持。”赵远明正规划今后的发展路子。
  记者了解到,截至2019年底,永州市公安局先后为龙凼村投入帮扶资金500万元,对14.5公里的通村公路进行了拓宽改造,户户通了水泥路;为村主路安装了52盏路灯,村民出行更加安全方便;新建了4座饮水池,改造了电路,居民的水、电全部入户;完成了宽带网络进村,移动4G信号全覆盖;易地扶贫搬迁55户,实现了全部贫困人口脱贫和整村脱贫出列。
  龙凼村风景优美、烟锁碧翠、古木成林,森林覆盖率达95%,境内有百米瀑布、七坛海等景点。2019年底,龙凼村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永州市公安局和扶贫工作队乘势而为,提出了建设旅游乡村的发展思路,现正在接受AAA景区评审。
  “现在,龙凼村每天接待游客200人以上,村民建起了12个农家乐。”李晓光高兴地合不拢嘴。
  “在这里可以呼吸纯净空气,吃原生态绿色食品,在古木竹林中聆听瀑布声,太棒了!”来自湖南衡阳的游客谢素琼一边对记者说,一边把拍摄的照片上传微信朋友圈。
  ——— 信心 ——— 
  “脱贫致富办法多了” 
  “我当村支书20余年,也想了很多办法改变龙凼村的面貌,但通向山外的公路断断续续修了12年都没修成,经济始终发展不起来。”73岁的老支书刘发生说,“自从扶贫工作队来了后,路通了,办法多了,经济有起色了,我们对以后的发展充满信心。”
  在扶贫工作队帮助下,龙凼村参与国家“生态公益林”建设2.9万亩,每亩每年可获补助14.5元,共计42.05万元,村民每人每年可分得717.58元;村集体60千瓦光伏发电于2018年6月启动并网发电,每年可获收益2.5万元。
  扶贫工作队还为原来仅有一座简易房子的龙凼村合作社投入资金56万元,建起了竹笋、茶叶加工车间。52岁的村民邓卿明对记者说:“今年春季出笋季节,合作社到各家各户收购新鲜竹笋15万斤,加工外销干笋1万余斤,人均增收500余元。合作社还安排了20名贫困人员就业。”
  李晓光带领合作社成员从省农科院购买了“槠叶齐”“湘丰一号”有机茶苗20万株,种植茶叶1080亩;发动村民种植方竹笋200亩。扶贫工作队指导帮助龙凼生态旅游开发公司完成了村口小游园、旅游广场、景区基础设施改造和游客接待中心标准化建设,正全力打造以龙凼村生态山水为基础的瀑布森林、原生态避暑休闲旅游地。
  这里是革命老区。1934年8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在龙凼村与国民党军遭遇恶战,留下了壮怀激烈的英雄故事。永州市公安局投资20余万元在村头建立了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红军坪,立起了红军雕像群,整理了红六军团简史,建起了30米长的学习教育走廊。附近不少机关单位都来这里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同时也带动了这里的红色旅游业。
   ——— 放心 ——— 
  “打造一支永不撤退的工作队” 
  “我们要充分发挥龙凼村自身优势,构建‘好景吸资’‘好货出山’‘诚信经营’可持续发展扶贫模式,通过激发村集体和村民脱贫致富的原动力,让致富的道路越走越长。同时,我们将帮助龙凼村建设好党支部,提高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培养一批有技术、有思路、有能力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羊’,打造一支‘永不撤退的工作队’。”说到龙凼村将来的发展,李晓光充满信心。
  扶贫工作队突出扶志、扶智、扶技、扶业的思路,全面落实教育政策,村里22名贫困学生无一人辍学;邀请农业专家教授和种植养殖能手,上门为村民传授种养技术;针对龙凼村党员年龄结构老化、连续多年没有发展党员的情况,指导村党支部确定了3名入党积极分子,发展了1名优秀青年为预备党员;帮助建设和完善党员活动室、老年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等场所,组织党员村民开展党建教育、科技普及、普法宣传、技能培训。
  村民张绍武结婚3年后,妻子因治心脏病花光了筹建新房的积蓄,还欠了不少债。扶贫工作队帮助他建起了新房,并资助他学习不锈钢加工技术。不久后,张绍武在祁阳县城开了一家不锈钢加工门店,每年收入5万余元,生活殷实起来。如今,他和家人每周回村一次,积极参加家乡的建设。
  村民周銮花,家里有两个孩子上大学,唯一的经济来源靠丈夫外出务工。扶贫工作队帮助她把家从两公里外的深山搬了出来,并教她种植了30余亩茶苗。周銮花笑呵呵地说:“过两年茶苗长成了,每年得有10万元以上的收成,日子会越过越好。”
  扶贫工作队还建立了龙凼村青年QQ群、微信群,利用互联网向新一代农村青年宣传党的政策、村里的脱贫典型,增强农村青年的创业激情。“我们之所以鼓励年轻人创业发展,目的是要将扶贫工作的重心从‘输血’转变到村民自身‘造血’上来。”扶贫工作队队员唐晓华说。
 
 

本文来源:中国警察网责任编辑:刘海平 舒俊 龙超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警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头条图文

热点推荐

精选图文

阅读排行榜

品牌栏目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24小时编辑值班电话:13888888888
备案号:京ICP备16013992号-1